广告区域

广告区域

年内十余家机构收罚单,理财违规缘何频发

网络热点05-20阅读:12评论:0

北京商报讯(记者 李海颜)超6700万元罚单揭开平安银行(000001)理财业务等方面曾出现的问题。近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,因存在代客理财资金用于该行自营业务等多项问题,平安银行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6723.98万元。其中,总行6073.98万元,分支机构650万元。

具体来看,理财业务方面,平安银行存在违规向理财产品提供融资、虚构风险缓释品、未计提风险加权资产、代客理财资金用于该行自营业务、理财产品相互交易、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、,理财投资“名股实债”类资产未计入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统计、结构性存款业务实质是“假结构”等违法违规事实。此外,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、信贷业务、同业业务及其他方面平安银行也存在违法违规情况。

根据平安银行回应,相关违法违规事实于2019年原银保监会检查时发现,目前整改工作已全部完成。不过,相关行为仍暴露出银行在开展相关业务时曾出现的问题。

自2022年“资管新规”正式实施,理财产品全面迈入净值化时期后,监管对理财业务的违规行为就加大了惩处力度,罚单处罚细节更加突出明确,处罚落实到具体事项、具体责任人。

5月19日,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,按照罚单披露日期计算,除平安银行之外,今年以来,还有工商银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行、邮储银行满洲里市海关路营业所、中信银行(601998)盐城分行、浦发银行(600000)乌鲁木齐分行、浙商银行泰州分行、台州银行、汉口银行、杭州银行(600926)、乌鲁木齐银行、浙江海盐农商行、汇华理财等在内的10余家银行、理财公司因涉及理财业务违规问题被监管处罚,主要问题涵盖理财资金来源、用途违规,理财披露不合规,销售不规范等。

例如,汉口银行因理财资金间接投资该行信贷资产等收到485万元罚单。台州银行因理财业务未专营管理问题未真实整改;账外提取浮动管理费,并通过对部分理财产品进行回补操作,以调节产品收益率;风险隔离不到位,浮动管理费与理财资金混用于投资等被罚款385万元。汇华理财因报送不实任职资格申请材料被责令改正,并处罚款50万元。中信银行盐城分行因理财、信托产品销售不规范等被罚款160万元。

“近年来,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趋势明显,且专业化持续提升,更加强调系统化‘一盘棋’统筹管理,不断压缩制度套利空间,监管工作日趋细化,对具体的业务违规细节把握充分,且对以往的违规事项的回溯与纠偏。”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,理财业务违规主要是涉及利益问题,如为了尽快完成业务,银行对理财业务资金来源不做审核或放松审核,不按约定用途使用、挪用资金、规避监管等。

根据《中国银行(601988)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(2023年)》,截至2023年末,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6.8万亿元。其中理财公司存续规模最大,为22.47万亿元,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3.85%。

对于后续理财业务监管趋势及如何合规发展等问题,廖鹤凯表示,近年来,监管处罚的目的是规范理财业务运营,银行、理财公司应及时查漏补缺,避免出现行业风险,严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。理财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指引、业务流程、合同约定执行,合规就不是问题。

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,后续监管会更加严格,将加大理财业务的监管及处罚力度。与此同时,或也会考虑建立金融消费者保障机制,例如打通消费者信息披露和投诉渠道、完善理财公司对投资人的连带赔偿机制等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